《汝寻一良人》 小说介绍
《汝寻一良人》剧情发展很快,看的超级过瘾,故事主角阿汝苏澄的个性很吸睛,很容易被圈粉,让人不自觉的沉迷在本文中,第6章讲的是:6转眼又过一月。渐渐转暖,春日来临,冰雪消融。经元宵一战,韩辛算是在京城打响了名声。哪怕我大门不出,在院里也能听见......
《汝寻一良人》 第6章 在线试读
6
转眼又过一月。
渐渐转暖,春日来临,冰雪消融。
经元宵一战,韩辛算是在京城打响了名声。
哪怕我大门不出,在院里也能听见下人议论那个来自临江的才女。
我像霜打的茄子,蔫在小小的府宅内,将自己禁锢着。
“阿汝,这是隔壁林伯伯的孙子,旭旭。”
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白净男童从远处走来,婴儿肥的脸上挂着一对可爱的小酒窝。
近处看,眉清目秀,一副稚气未脱的样子。
我捻着一块糖糕递给他,随后对着爹爹说道:“和小依年纪相仿,两人可曾见过?”
小依是兄长的女儿,性格腼腆可爱。
爹爹捋着胡子,满脸慈爱地看着左侧的亭子,笑着说:“小依,出来。”
小依怯生生地探出头,眼睛扑闪扑闪的,犹豫地看了看我们,然后走了出来。
我同样捻了一块糖糕给小依,转头对爹爹小声说:“同族内暂无与小依一辈的,兄长平日忙于工务,嫂嫂身子虚弱,小依一个人倒也孤单。两人年龄相似,也好做个玩伴。”
小依和林旭两个孩童中间隔得远远的,却又忍不住别扭着偷偷瞥向对方。
日暮时分,天空渐渐变成橘红色,大地被一片橙光笼罩。
原本不熟络的孩童,到离别的时候,依依不舍了起来。
我看向大门,等着林府的人来接孩子。
橘红色的光撒在从远处走来的人发丝上。
他走过来,摸了摸林旭的头,与我打个照面,礼数到位。
“徐小姐,鄙人林寻,来接侄子回府。”
我盯着他,感觉好像在哪见过。
“去年云阳宴,可还记得?”他浅浅一笑,打趣道。
难怪看起来颇为眼熟,原来是林公子。
林公子善曲乐,弹奏的琴声变幻莫测,听起来时而缠绵悲切、时而雄伟激昂,在京城久负盛名。
去年机缘巧合之下,有幸听过林公子弹奏。
我垂着眸,应了一声,恭维道:“那是自然,林公子卓尔不群,怎能不记得。”
他双手环胸笑盈盈地看着我,不语,只是笑中好像多了一层不明的意味。
看来这句话对他很受用?
小依眼里满是不舍,走到林寻身边,拽着旭旭的袖子。
“你还会来吗?”
旭旭学着林寻的样子,摸了摸比自己略矮些的小依的头。
“会的,我答应你。”
“约定好了,可作数?”小依犹豫地询问着。
旭旭伸出手,与她拉勾。
“作数。”
一连数日,旭旭都按时到达。
孩童的情感或许就是这般,真挚、澄澈,不掺丝毫欺骗。
为了消遣自己,我主动请缨,承担看孩子的任务。
我哼着熟悉的歌谣,看着两孩童玩乐。
听见我哼歌,林寻默默走到旁边,等我唱完之后,和我交谈。
自第一天交谈之后,林寻每次都主动与我搭话。
“徐小姐可知,江玄有首小调……”林寻望着我,柔声说着。
我尴尬地摇了摇头,他轻笑一声,又开始和我讲解。
虽然几乎每一次谈论的曲乐知识,我都半懂不懂,甚至从未听闻。
但他还是锲而不舍地和我聊天,实在是好脾气。
大概是想和我打好关系,让我好好照看旭旭?
又或者是无聊,想找人交流。
不过有个人分散我的注意力,总该是好的。
他像是一股和煦的清风,轻柔地吹过,温暖而又平静。
总是静静地讲述着,好像不期许我的回应。
却又会在我偶尔的回答后,露出惊喜和欣慰的模样。
夕阳西下,林寻和旭旭离去。
我摆摆手,让婢女带小依回去洗漱。
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假山后,整理心情,想要尽快将那一切遗忘。
可惜,防不胜防。
越是不想知晓,越是知道得越快。
路过的丫鬟大声议论着,隔着假山,声音从亭子传来。
字字清晰,像是大小雨点纷纷落在荷叶上。
“听说那临江来的才女,假扮男子去青楼走了一遭。”
“哟?那可了不得,怎么这么不知礼节?”
“谁知道呢,据说刚好被……”
讲话的丫鬟将声音压低,神神秘秘的。
我从遮挡人形的假山后走出,示意她们走过来
“方才讲的,细说。”
我双手环胸,皱着眉,一脸严肃。
两人交换眼色,支支吾吾。
“说。”
我走近了些,两人低着头。
年纪大些的丫鬟率先回话:“据说刚好被盘查青楼的宋将军抓住了。”
“宋临?他何时管过青楼的事?”我诧异地问道。
“回小姐,奴婢不知,许是宋将军心血来潮。”
“更有甚者,说宋将军抓住那才女后,遣散众人,与她单独交谈。”旁边的丫鬟接话道,“足足……一个时辰呢。”
我眉头皱得愈紧,厉声呵斥:“住口,空口无凭,这种事情不要乱传。”
我顿了一下,继续说道:“莫要……毁了他人声誉。”
往日里,我都是一副和善的模样。
见我一反常态,她们低着头,不敢说话,点了点头后,讪讪地走了。
我本以为日子会一天一天这样过去,该走的的人会渐渐从记忆中离场。
在春日的黄昏,出人意料的,他再一次来到我的面前。
“阿汝。”
久违的、温柔的声音从背后传来。
我转过身,他看着我,比先前多了一丝疲惫。
“近日,可还好?”我默不作声地挪开一些,声音平淡。
他从袖中拿出桃花酥,递到我手上。
我怔怔地望着包好的油纸,推脱着:“吃厌了,放桌上吧。”
他敷衍地应了声,随后坐在凳子上,回答了我前面的话。
“尚可,还算过得去。”
“苏公子年少有为又样貌非凡,更何况佳人相伴,不该这般措辞。”我不上心地回着,招手让两个孩童去远些戏耍。
他无奈地笑了笑。
“阿汝,太多东西你不明白。”
又是这句。
从小到大,苏澄说过最多的就是这句。
好像全天下除了他没人懂。
“苏澄,我不懂,那你大可不要和我说。”我不耐烦地回着。
“阿汝,你还太稚嫩了。”
“全天下不是只有你苏大公子才能明白。”
“我若说韩辛她好像对宋临有意呢?”
我抬眼看着他,他眼神飘忽中带着些许迷茫,好像很失意。
“苏澄,无依无凭,你不该不信她。”
我虽与韩辛素不相识,但忍不住出声反驳。
我不想让他这样。
如果是误会的话,那太遗憾了。
他低下头,自嘲般笑着。
“这种事情,感觉到了,便有八成是真的。”
“苏澄,既然你对人家有意,就不要随意猜忌。”
他似乎没有听见,只是呆呆地望着大门。
苏澄一向这样,听不进我讲话,固执己见。
远处,夕阳西下。
林寻踏着橙红色的阳光而来。
人影越来越清晰,直到我的面前。
苏澄站起身,望了望我又看了看林寻。
“这位是?”
林寻比苏澄略高,看起来更为冷淡。
“林寻。”
他瞟了苏澄一眼,吐出两个字。
交流这么久,林寻好像只有和我交谈时,才会不惜字如金。
可能是乐师作派,人比较孤傲。
而我平日带着两个孩子,不得不与我交流,了解旭旭情况。
虽然暂时也没见他问旭旭的情况。
“我来接林旭回府。”
“徐小姐,糖葫芦。”
他从袖中拿出包好的糖葫芦,递到我手上。
糖葫芦上沾着芝麻,糖色晶莹剔透,看上去是华月街老伯那家买的。
不过,府邸与华月街隔了几条街,他怎么忽然去那了。
“听闻徐小姐喜吃甜食。”
“希望徐小姐喜欢。”
“阿汝,快和林公子道谢。”苏澄扯着我袖子,戒备似地说道。
“不必言谢,林某倒怕是自己逾矩了。”
林寻目不斜视,抬着头,余光都不曾给予苏澄。
旭旭扯着小依的袖子,跑到林寻旁边。
林寻照例摸了摸旭旭的头,对着旭旭说道:“天色已晚,身为男孩,再呆在这就不合适了,你年纪虽小,也要懂礼节。”
旭旭睁着圆乎乎的眼睛,似懂非懂地点点头。
“嗯,那该回去了。”
林寻眼神有意无意地从苏澄身上飘过,估计是在打量这位当朝侍郎。
苏澄看着我,借口有事走了。
林寻带着我坐在亭子里,讲起曲乐。
“南国有首小调,名为《止》”
“讲的是南国官宦小姐被龌龊卑鄙的西域男子所骗的故事。”
“男子看似正经,屡屡借朋友之名拜访,实则背地勾搭上南国公主。”
“流连花丛,祸害了两位姑娘。”
“此等奸险之人的故事,流传至今,受万人唾弃。”
“曲乐曲乐,实则也是人心的写照。”
他顿声,站起身,望了望上空。
“天色已晚,不打扰徐小姐了,告辞。”
林寻笑着颔首,牵起旭旭,回府。
我坐在亭子里思索,感觉这个故事好像似曾相识。
小依飞奔过来,一把抱住我,撞个满怀。
人心真是难以捉摸的东西。
明明不久前还爱得心甘情愿违抗圣旨,现在却颓唐得似乎与她再无瓜葛。
次日,黄昏。
“苏澄,你怎么又来了?”
我坐在椅子上看着他,眼中满是不解。
“我来看看你。”
他又提了桃花酥来,放在桌上,随后坐在旁边的椅子上。
“你不该来看我,若你真有什么芥蒂,大可和韩辛明讲。”
我边说着,边将桃花酥打开,推向他那边,示意他尝。
他捻起一块,尝了一口,余光止不住地瞄我。
“你,不讨厌她?”
“苏公子这是什么话?”
我理着袖子,努力平复心中的情绪。
“就算要怨,怨的也该是你。我与她素不相识,有什么可怨的。”
他顿了顿,放下手中的桃花酥,问道:“那阿汝怨我吗?”
我抬眼,给他倒了杯茶水。
他顺手接过,喝着。
“苏澄,那日我就告诉你了,我不怨你。”
“与你相识这么久,你都对我无意。”
“今日即便没有韩辛,也会有李辛、赵辛、王辛……”
“说到底,不过是你与我不合适罢了。”
“这是实情,我不怨任何人。”
听到我的话,他呛出茶水,咳嗽了好几声。
“阿汝,你倒是一如既往……直言不讳。”
“实在清醒,苏某好生惭愧。”
他自嘲地笑了笑,后背顺势倚靠着椅子,声音浸满了惆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