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三分别后,我以为我们是两条永不会相交的平行线。
没想到,十年后,再次相遇……我们之间的爱恨纠葛从未停歇。
十年前,我掏出真心换了他的施舍,十年后,他用真心却换不回我的回心转意,我原谅不了他,也原谅不了曾经的自己。
我们之间从来不是十年时间这么简单。
因为吴必亮这三个字,我承受了太多太多。
1.
我怎么也想不到,会再次遇见吴必亮,我那高中生涯唯一的异性同桌。
2010年,流亭机场。
嘈杂的候机室、川流不息的人群、大屏幕上不停滚动的航班信息,纷纷宣告着春节将至的热闹。
他比之前低调了许多,但浑身上下仍旧透露出一个字——贵。
“还真是你呀……”我故作轻松地打招呼。
一瞬间,所有的爱恨情仇,都涌上心头。
不得不承认,高中时代,我特别想和吴必亮做朋友。
每天,他乘坐一辆宝马上学,用LV老花双肩包当书包。
当我还在校门口买一块钱一根的小布丁时,他的消费能力已经是38元一根的哈根达斯了。
许多人对他表示不屑,说他矫情、冷漠、刻薄、装B。
可是,我分明能看出他们眼神里的羡慕。
没办法,年少的时候,对金钱的崇拜和嫉妒,都是赤裸裸的,掩饰不住的。
我是前者,他们是后者。
那时,吴必亮只和几个家境比较好的男生做朋友。
其他人,均无法入他的法眼。
除了我。
因为我是他的同桌,而且,特别听话,虽然是女生,但作为同桌的位置优势,也有幸位列于他的“朋友”之内。
他喝了,我会帮他买水,饿了,帮他买零食。
上课时,他懒得记笔记,我龙飞凤舞地记下自己的那一份后,再用课余时间工工整整抄一份给他。
而他对我也不错,吃不完的哈根达斯会给我,他爸从日本带回来的草饼,嫌甜也会给我。
我生日,他还送我一只Prada小钱包当礼物,可后来才知道,是个山寨版。
吴必亮真的是校园时期的风流人物。
爱换女友,在校期间不足两年,校花、班花换个遍。
数封分手信是我递的。
有时,仗着吴必亮的脸面,甚至还会和校花们趾高气扬说一句:“吴必亮不喜欢你了,别再缠着他了。”
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我,就用“舔狗”吧。
很多年后,我在想,是不是因为我的乖巧,才会让他和我之间隔着万水千山的距离都有了联系。
没错,我喜欢的,就是吴必亮浑身散发的土豪气,让我在赤贫的年少时代,产生了纸醉金迷的炫目感。
我是单亲。
我爸是做包子的,一个包子18道褶,成千上万道褶捏出去,都不够吴必亮买一个包的。
有时候,人在强大的物质面前,会忘记自尊的。
内心深处,明白自己的位置,只是不愿意承认。
但有些事,你不愿意承认,现实会帮你清醒。
高三下学期,吴必亮去了加州留学。
他当然没和我告别,甚至没打一声招呼。
只是在QQ给我留言:“hi,我书桌里的东西忘记收拾了,都给你了。”
书桌里有几本八成新的教科书,半瓶星冰乐,一只黑色派克笔和一个价值38元专用墨水。
你看,在吴必亮那里,我连朋友都算不上。
连留给我的那些东西,都像是施舍。
少了舔狗的日常,加上高三的快节奏,我以为我的生活会慢慢步入正轨。
没想到,吴必亮走了,留给我的伤害才刚刚开始。
我被集体冷落、明里暗里针对、校园霸凌……
这些原本离我很遥远的字眼都实实在在发生在我身上。
而且都和吴必亮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
尊严被践踏、自尊心被摧残,所有人看我的眼神就像是一条没了主人的狗。
高中毕业后,我用飞一样的姿态逃离家乡。
因为这里有个羞愧的自己,让我不愿再想起。
大学四年,我猛然间发现,整个高中时代,我整天都在忙着和吴必亮“攀关系”,竟没有一个真心朋友。
我心里无数遍骂过吴必亮,当然,也在心底感谢他,是他让我知道,人世间但凡用舍弃尊严换来的,都是比尊严更低贱的东西。
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,2010年,25岁的我已经是个120斤的微胖姑娘。
那时候,我在流亭的国际机场地勤做值机。
7月7日,晚8点41分起。机场禁飞。
一个很帅的男子,拖着爱马仕的行李箱款款走来,向我询问他航班的起飞时间。
我怔怔地看了半天,有点不敢相信。
他看着发傻的我,又礼貌地叩了叩柜台。
我这才回神过来,说:“真是你呀,吴必亮?”
说实话,他彬彬有礼的样子,让我不太敢相认。
没想到他当年盛气凌人,蔑视一切的脸,竟也变得这样温润如玉。
他愣了一下说:“小叶,你怎么到青岛了?”
这一天,机场禁飞56分钟,6架航班出港延误,12架备降。3架去了宁波,6架去了南京,2架去了南昌,1架飞往无锡。
据说,机场上空,有空管中心雷达都无法探测的不明飞行物飞过。
我想,是外星人有意让我再遇见他。
我们互换了联系方式,没想过会再联系
毕竟,我可是把他当成教育我人生的大反派。
但是,没想到,几天后,他竟然打电话,约我见面……
“喂?”声音轻柔且慵懒。
“有事吗?”我干脆利索地问道,眼神恰好驻留在摆放在书桌上的一堆“赠品”。
是的,我留下了吴必亮出国后,施舍给我的礼物。
它们跟着我辗转搬家四次,每次,我都把它们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。
我留着它们,是想用它们身上残留的不堪,时刻提醒自己,别和土豪打交道。
他们不会拿真心对你,只会瞧不起你。
吴必亮约我见面,这是我始料未及的,我犹豫再三,拒绝了。
作为一个单身未婚女青年,拒绝是意想不到的,但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2007年,大学毕业后,我义无反顾留在青岛。
相比于举目无亲,我更讨厌那个出门就能遇见熟人的小城。
父亲欣慰,他觉得女儿敢拼敢闯。
可是,只有我自己知道,我留在这个城市的真实原因。
年后初三,轮到我调休,三天假期。
新年余热的热闹弥漫着大街小巷,原本应该窝在家里的我突发奇想到街上闲晃。
还真是热闹啊!还真是不习惯啊!
手机铃声响起。
“小叶,在忙吗?”吴必亮轻松地问道,他永远都这么自信,连声音都掷地有声。
“没啊,在大街上闲逛。”
萧萧的小说情节非常的新颖,不俗套,萧萧赋予了人物不一样的生命,看《溺于过往》的过程脑海中就随之出现了画面,让读者的情绪跟随吴必亮小叶的命运而起伏。